
应杭州【HR一号位】社群邀请,亚宾哲(中国)与【HR一号位】将于9月20日共同举办《选择:全面脑设》公益沙龙活动,欢迎报名参与!
01
一个HR小故事

“最近我们部门老是拖进度,做事也拖拖拉拉,你帮我安排一次执行力培训吧,越快越好。” 业务负责人李总一边收拾球拍,一边对在场边休息的HR小林说道。
小林微笑着点头:“好啊,我回头帮你看看时间,尽快安排。”表面上,她和以往一样,先顺着对方的需求走。
几天后,两人又在羽毛球场边休息时碰到,小林递过一瓶水,随口道:“李总,我在联系培训供应商的同时,也在想——如果我是你,我会先想弄明白,他们到底为什么没按时完成任务。”
李总整理了一下球拍的拍弦,不以为意地说:“还能为什么,不就是没上心嘛。”
小林轻轻一笑:“也可能吧。但是我觉得,如果一个人觉得他手头的事情无关紧要或者本来也做不成,他再怎么被催也不会真的用心做——要不要我们先一起看看,他们是怎么想的?”
短短十分钟的闲聊,让李总第一次停下来思考——原来问题不只是“执行不力”,而是大家对目标的认知和意义感不同。
02
为什么HR常陷入执行困境
在推动管理者成长时,HR几乎都是多面手:既要当项目发起人,定计划、找资源;又要当协调员,在各部门之间穿针引线;还要当培训组织者,安排课程、跟进反馈。
可现实往往是——
- 培训结束后,管理者依旧用老习惯处理问题
- 业务总觉得课程“不够贴近实际”
- 项目启动声势浩大,几周后却无人提起
表面看,这是工具不够、资源不足、执行力弱;但深入追问,你会发现背后真正的障碍是——脑设(Mindset)没有改变。
脑设是人看世界、判断优先级、选择行动的“底层操作系统”。它决定了我们会关注什么、相信什么、忽略什么。
举个例子:

这就是为什么,单纯提升技能和流程,很难带来持续改变——因为行为的根源在认知,而认知的根源就是脑设。
要想真正推动管理者的成长,HR必须从执行流程转向引领认知——帮助对方看见问题的本质,形成更符合目标的脑设。这正是《选择:全面脑设》的核心价值所在。
03
关于亚宾哲与全面脑设(choice)

《选择:全面脑设》并不是要HR“多懂业务”,而是帮助HR从流程执行者跃升为认知引领者——在影响力困境中找到语言、工具与信心,帮助管理者看见问题的本质,找到更有效的行动方向。
通过40余年脑科学、行为心理学与组织变革研究验证的模型与方法,这门课程将帮助你:
- 精准洞察:识别管理者行为背后的认知根源
- 有效介入:用科学工具推动认知转变,而不仅仅是提醒和执行
- 情绪管理:在高压和反复中保持专业与客观
- 关系重构:将冲突转化为建设性合作
为了更好的让参与本次沙龙的HR有所收获,在原有的四大核心收益基础上,我们还特别加入HR日常可感知的场景,让你更容易想象应用:
【学习发展的底层逻辑】
在晋升评审会上,不只是讨论“谁表现好”,而是找到分歧背后的认知差异,并有方法促成一致。
【流程优化的专业工具】
S.A.M模型和影响金字塔,能让你在一次人才盘点中快速找出讨论卡壳的症结。
【职业倦怠的认知管理】
当你被业务反复改需求时,能用脑设调整自己,从情绪中脱身,保持专业客观。
【组织关系的方法论】
跨部门冲突中,看清对方并非“不配合”,而是脑设差异导致的行为模式,找到化解方式。
04
此次分享交流的内容
1. 洞察盲区:领导力培养为何不“划算”?
- 本质误解:领导力不是技能训练,而是认知系统的重构
- 根源探寻:行为反复无效的根源,是脑设(Mindset)未变
- 破题关键:领导者必须“拿回画笔”,重构自己的认知框架
2. 照见脑设:认知之下是什么?
- 模型导入:行为决定结果,认知决定行为,而脑设决定认知
- 冲突解析:组织内耗往往源于脑设差异,而非对错之争
- 目标陷阱:“我要赢过你”这类虚假目标,是对合作的误导
3. 脑设识别:你属于哪一类?
- 典型脑设:全面脑设 vs 片面脑设,认知视野截然不同
- 概念厘清:脑设不等于心态、不等于阳明心学或换位思考
- 互动启发:通过真实场景,识别自身常见脑设模式
4. 回归初心:理解“自我违背”机制
- 内在撕裂:为何越努力越偏离了最初的初心?
- 症状识别:通过脑设异常状态,预警行为背离方向
- 转化路径:找回初衷,从认知层开始修复行为逻辑
5. 工具上手:如何落地“用脑设”?
- S.A.M模型:将脑设语言融入人才盘点、晋升评估、述职对话
- 影响力金字塔:看清影响力失败的根因,找准干预的有效层级
- 实操演练:现场体验HR场景,建立工具与业务之间的桥梁
05
分享嘉宾

06
报名信息

注:本活动为公益活动,仅收取场地费用。
⬇ 长按识别二维码 报名预约 ⬇



改变脑设
从这里开始
Mindset transformation starts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