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们都希望孩子听话、懂事、不惹事。
可他们终究会犯错、会探索、会闯进我们担心的世界。
那时候,父母的第一反应,是冲过去管,还是停下来靠近?
这是一个关于“台球厅”和“爱”的故事。
也是一场教养方式的温柔转弯。

“什么?!!”
我刚下班回到家,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。我注意到两个儿子都不在家。当时他们一个十四岁,一个十一岁,通常在星期五晚上都会在家。我感到好奇,便问我妻子他们去了哪里。
“他们去台球厅打台球了。”她语气轻松地说,就像是在告诉我现在几点。
“什么?!!”我震惊地大叫。我的孩子竟然跑到某个乌烟瘴气的地方打台球,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混在一起?他们难道不知道那种地方弥漫着什么样的氛围吗?他们怎么会想去那种地方?
我彻底傻眼了。我脑中立刻浮现出那个台球厅的样子:灯光昏暗,重金属音乐震耳欲聋,有些孩子们抽着烟,甚至下注赌博……而我的两个儿子,正在那里。
我知道自己有两个选择:
要么立刻冲过去把他们带回来,并在回家的路上明确告诉他们,这种行为完全不能接受,绝不容许。
要么就是耐心点,等他们回家之后再告诉他们,这种行为完全不能接受,绝不容许。
不管选哪种,我都知道他们不会喜欢这个决定。我知道我可以让他们服从,但他们一定不会高兴。他们很可能会抱怨……不过,当父母不就是要忍受这些青春期抱怨的吗?
我选择了第二个选项——耐心等待。这是个幸运的选择,因为它给了我思考的时间。
在他们回家之前,我想到了一个全新的做法:我什么都没有对他们说。相反,我对我妻子说了些话。我告诉她下个月所有星期五晚上都不要给我安排活动。我告诉她,我希望把星期五晚上空出来。
她问:“为什么?”
我说:“我得去打台球——跟我们的儿子们一起。”
我还拜托她不要告诉他们任何事情,只要在我下班回家之前把他们留在家里就行了。
下一个星期五到了。我回到家后对儿子们说:“你们想不想一起去打台球?”
轮到他们吃惊了,但他们接受了邀请,于是我们开车出发。
你还记得我当初脑中设想的样子吗?我当时是多么确定那种地方会是怎样的场景?
我完全猜对了。灯光昏暗、音乐震耳欲聋,穿校服的中学生抽烟、男孩女孩搂搂抱抱。那些孩子仿佛在拼命逃避现实,抱紧他们稚嫩心智中构建出的现实幻象。这一幕实在令人心酸。
我们打了会儿台球。两个孩子很开心,因为我买单,而且他们都赢了我(他们还不知道我其实是让着他们的)。我们玩得很愉快,大概一个半小时后回了家。
回到家才发现,我们全身都沾满了烟味,不得不把衣服挂在阳台通风。
第二个星期五我们又去了。同样我们也没有太多交谈,但也注意到那群似乎没有父母陪伴的少年儿童,孤独地把台球厅当作“家”。回家后,又是把衣服挂起来通风。第三周也一样。
终于,到了第四个星期五。我们从外面回来,把车开进停车位的时候,我简单地说了一句:“你们知道吗,孩子们?我觉得我们不该再去打台球了。”
你还记得那个第一个晚上,我是多么肯定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吗?我坚信他们会不高兴、会抱怨、会争论。
你知道他们当时说什么吗?
“好吧,爸爸。”
就这样。“好吧,爸爸。” 没有怨言,没有争执,没有我最初担心和预设的那些青春期的抱怨。只有一句简单的:“好吧,爸爸。”
两种提问方式

那天晚上,我重新学到了一课。
当时我以为,我所面临的选择只是关于“如何纠正孩子”:我要不要立刻去把他们带回来,然后狠狠训他们一顿?还是等他们回到家,再让他们知道他们做错了?
我还可能会想:要不要把他们禁足?或者让他们多做家务?还是两样都来?
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一个主题:纠正。换句话说,我在问的是:
“当事情已经出了问题,我该怎么办?”
但我重新学到的,是一个更重要的道理:
很多时候,这样的提问方式其实问错了方向。
真正该问的问题是:
“我要如何做,才能让事情一开始就走在对的路上?”
我们其实都知道这两种提问方式的区别。
举个例子,当一群父母被请来探讨育儿问题时,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提问:

这些问题,归根结底是在问:
“事情出问题了,怎么办?”
但也会有另一类问题,是这样的:

这些问题,归根结底在问:
“我们怎样才能让事情一开始就做对?”
当我们被问到“哪一类问题更重要?”时,大多数人都会承认,是第二种——“让事情做对”的问题更根本。
但如果被问:“我们平常更多花时间在想哪一类问题?”,我们往往会说,是第一种——“事情出错了怎么办”。
事实上,我们两个答案都对。
是的,“如何帮助事情走对”才是根本;但现实中,我们却常常把大部分时间精力,花在了“补救”上。
关键就在这里:
不论我们和孩子的具体状况如何,真正有效的教养之道,就是要颠倒这个顺序。
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从“处理问题”转向“预防问题”,从事后应对转为事前建设。
要做到这一点,我们可以从四个根本问题开始问起,它们构成了教养过程中的一个层层递进的关注焦点,其中最重要的,也是最根本、最深层的。
当它们被放在正确的位置时,我们就会看见一座结构清晰的金字塔。
下篇文章,我们将为你揭晓这座“教养金字塔”的五个层次。
(想了解更多关于运用亚宾哲理念如何解决家庭难题?快来报名参加亚宾哲公开课吧↓↓↓)


改变脑设
从这里开始
Mindset transformation starts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