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Chris 是我们的一位课程引导师,也是一位持证的临床治疗师。他曾分享过一个安静却深刻的瞬间,这个瞬间悄悄地、却深远地改变了他作为父亲的姿态。
有一天,他15岁的女儿放学回家,递给他一篇四页的文章,题目是《告诉我更多:关于倾听这门微妙艺术》。没有解释,也没有说明要求,只是一个小小的、却饱含深意的举动。
Chris 读完文章,几乎心碎。他意识到,女儿正在试图告诉他一件事:你并没有真正地在听我说话。
不久之后,Chris 对那一刻进行了反思。他说:“我现在发现,倾听是我真正看见一个人的唯一方式。否则,我只是依据我已经知道的和我以为我知道的去判断。而这会让人感到不被理解。他们希望从他们真实所在的地方被看见、被听到——而不是从我假定他们所在的位置。”
这个领悟不仅仅适用于为人父母,它关乎领导力、人际关系、团队合作、组织文化,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中生存。
不久之后,Chris 对那一刻进行了反思。他说:“我现在发现,倾听是我真正看见一个人的唯一方式。否则,我只是依据我已经知道的和我以为我知道的去判断。而这会让人感到不被理解。他们希望从他们真实所在的地方被看见、被听到——而不是从我假定他们所在的位置。”
这个领悟不仅仅适用于为人父母,它关乎领导力、人际关系、团队合作、组织文化,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中生存。
我们倾听的方式,揭示了我们看待他人的方式。

在那篇 Chris 女儿给他的文章中,记者 Brenda Ueland 写道:
“倾听是一种充满魅力和神秘的力量,它能够激发创造力。那些愿意倾听我们的朋友,我们会不自觉地靠近他们,渴望在他们的影响范围内,就像沐浴在紫外线下一样,感受到它的益处。”
“当我们被倾听时,我们会被激发,逐渐展开和成长。内心的想法开始萌芽,变得生动而有活力。”
这正是 Chris 的女儿所渴望的。而这也是我们许多人内心的渴望——尤其是在那些高压、重绩效的环境中,‘当下的在场’常常被挤压得所剩无几。
倾听是一种主动的选择

当我们停止真正地倾听,我们失去的不只是连接,还有信息、主动性、洞察力。人们不再提出新想法、不再发出危险信号、不再投入其中。不是因为他们不在乎,而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看见。
我们常以为倾听是被动的,但其实不然。
倾听是一种主动的行为,一种刻意的选择,往往也很困难。
它需要我们放下内心的预设,保持好奇心,不仅听“他们说了什么”,还要试图理解“他们想表达什么”。
这是一种尊重,一种修炼,一种选择——将注意力从自我转向他人的选择。
“告诉我更多”
Ueland 在文章中继续描述倾听如何改变了她与他人的相处方式:
以前,我去参加聚会时总是焦虑地想:现在要努力点。要活跃些。说点聪明的话题。别冷场。而当我疲惫时,就需要喝很多咖啡来维持状态。
但现在,在参加聚会之前,我只告诉自己:用爱去倾听任何跟我说话的人。当别人说话时,我设身处地去体会他们,努力了解他们,而不是让我的想法去冲撞、争辩或转移话题。现在,我的态度是:“告诉我更多。”
这句“告诉我更多”,已经成为真诚兴趣的一种简洁表达。全球知名心理治疗师兼人际关系专家 Esther Perel 也经常教人用这句话,作为打开、保持对话和连接的一种方式。
但我们不需要是治疗师,甚至不需要是领导者,才能使用它。我们只需要愿意暂停自己的“表演”,腾出空间让真实的“在场”出现。
想象一下,如果我们更多的对话——无论是在工作中、家中,还是在紧张或变化的时刻——都基于“告诉我更多”这种姿态,
会有什么发生?会有什么被激发?
Chris 的故事提醒我们,那些离我们最近的人,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人。不是因为我们不在意,而是因为我们以为已经了解他们。于是,我们不再倾听。
但我们生命中的人——我们的同事、员工、伴侣、孩子——其实都在不断变化、不断展开。看见他们的唯一方式,就是去倾听。不是倾听那个活在我们脑海中的“他们”,而是倾听那个此刻正向我们说话的他们。
这个练习很简单,却永远不容易:
● 暂停你内心的自我评论;
● 保持在场;
● 保持好奇;
● 放下“我要解决问题、我要证明、我要肯定”的冲动;
就只是陪伴一个人,走进他们的世界半步。
而当需要回应的时候,也许你只需要轻轻说一句:
“告诉我更多。”

改变脑设
从这里开始
Mindset transformation starts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