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脑设,是太累,还是更省力?

《选择:全面脑设》的课程结束后,学员们经常会有一个问题,要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保持全面脑设是不是太累了?本文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。

一个小故事

一家科技公司的部门例会上,产品经理提出了一个新方案,兴致勃勃地讲了半个小时。但当他讲完,研发部门的同事脸色有点僵:
“你只考虑了功能要怎么设计,却没想过我们实现起来需要多少额外的人力和时间。上线周期会直接被拖延。”
产品经理一愣:“那不是你们的事吗?我这边只要把功能做好就行了。”
会后,他在茶水间嘀咕:“要是每次都得想别人的难处,也太累了吧?我只做好自己的一摊事不就行了?”

这句话,其实和许多学员的心声如出一辙:“全面脑设要考虑的东西太多,所以太累了。”

但,全面真的比片面更累吗?

一、全面 ≠ 面面俱到

很多人误解“全面”就是面面俱到。
似乎要把所有人都放进脑子里,才能叫全面。
如果真这样,那的确会压垮人。

可全面不是“所有”,而是“关键”。

就像开车,没人要求你盯着路边每一片树叶的摇摆,但你必须注意红绿灯、路口和前方的车速。
全面脑设的意义,是去看见那些和结果紧密相关、真正影响整体的要素,而不是让自己被无数细节拖垮。

二、从用力到能力 

刚开始练习全面脑设,确实会感到费力。
因为我们要主动跳出“只看自己”的习惯,要去理解别人、考虑整体。

这有点像第一次学开车:方向盘、油门、离合,顾不过来。
但等熟练之后,不仅能开得更稳,还能在复杂路况下应对自如。

全面脑设也是这样。
它在最初需要用力,但随着练习,会逐渐转化为一种能力
这种能力让我们更快识别关键点,更容易看清人和事的关系,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耗。

三、真正的“累”,有两层

很多人说全面脑设累,其实是把问题看反了。真正的累往往来自片面。
而这种“累”,常常有两层:

  1. 事情本身的累
    因为片面,任务目标长期无法实现,问题反复出现。每次看似解决了,过不了多久又卷土重来。
  2. 内耗的累
    事情没成,我们容易陷入对环境的抱怨、对他人的指责,甚至对自己的反复苛责。这种反复的心力消耗,比做事本身还要累人。

全面的价值,就在于帮助我们减少这两层累。
它让事情更容易成,也让内心更轻松。

四、全面的意义:
不是更累,而是更轻松

全面脑设不是要求我们背上沉重的包袱,而是训练我们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真正关键的地方。
它可能在一开始需要练习,但一旦成为习惯,你会发现:
全面让沟通更顺畅,让问题更少,让合作更轻松。

所以,真正的问题不是“全面脑设太累”,
而是:你愿意选择哪种累?
是短期轻松、长期疲惫的累,
还是愿意多花一点心力,换来长久的轻松?

一个小练习

今天,不妨给自己一个小挑战:
在和同事或家人的一次对话中,试着在心里多问一句——
“除了我,他/她想要达成的是什么?”
也许只需要这么一个小小的切换,就能让你发现:
全面并不是真的更累,它只是换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。

改变脑设
从这里开始

Mindset transformation starts here

滚动至顶部